县试第一场成绩最好的前十人会被提坐堂号,守着主考官做题。 陆景行昨天出考场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第一场过了,但也没料到好像考的太好了,被提到了第一的位子做题。 陆景行记得以前听谁说过提坐堂号是为了看前十的人有没有作弊,后来渐渐发展成一种荣誉的象征。 当然原本的功能也是在的。 紧锣密鼓的考完最后两场,陆景行松了口气。 陆景行考试这几天陆大力一直呆在客栈,现在考完了,陆景行劝陆大力不要紧张,可以回村里看看。 陆大力想了想,回村里见他的老伙计们去了,客栈只剩下陆景行和轻风两人。 陆大力本来想带陆景行一起回去,但是被陆景行拒绝了。 县试二月二十二发榜,陆景行带着轻风在东山县逛了一天又呆在客栈看书了。 陆大力二十一中午就回来了。 二十二一大早陆大力就起来了,准备去看榜,还是陆景行拉住了他。 莫说现在还没发榜,就算发榜了也不能让他去呀,挤挤攘攘的万一发生踩踏事件怎么办。 陆景行让轻风去看榜,还特地嘱咐人多就等等,不要去挤,安全第一。 陆景行看陆大力特别紧张,具体表现在左立不安,一直在陆景行眼前走来走去。 陆景行本来是不紧张的,但是陆大力一直在他眼前晃的他书都读不下去了,陆景行叹了口气。 “阿爷你别紧张,我一定会过的。” 陆大力敷衍的道“我知道,但我就是紧张。” 陆景行哭笑不得,好在轻风很快就回来了。 “少爷,你考中了,是第一名案首。” 陆景行淡定的点点头,意料之中,自己其实算是以大欺小了吧,不过转念一想,参加考试的也不乏三四十岁的人。 陆景行虽然高兴却不明显,陆大力就不同了,他孙子可才七岁,就考中案首了,比他爹还厉害。 “鱼儿,快写信告诉你奶奶和爹娘这个消息。” 陆景行点点头“好。” 当然陆景行除了告诉他爹这件事还在信上和他爹说了他准备考府试和院试。 信送出去,陆景行开始准备三日后的学子宴。 作为一个案首,还是才七岁的案首,当然会引起其他学子嫉妒或是猜疑。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学子宴当天,有两个人找陆景行挑衅,全都被陆景行反驳回去,还扣了顶污蔑朝廷命官的帽子,前途堪忧。 汉朝的科举制度是,县试朝廷派人到每个府城出题,每个府都不一样,然后这些人从京城江宁一出发就会被御前侍卫监管起来,到府城后到出卷子,然后会有一批人誊抄试卷,下发到各个县。 这些人从出题到考试结束都不准和外面的人接触,不准外出,一直处于监视之下。而县令在开考当天才会见到题,而这是所有看过试题的人都已经被监视起来了,想漏题没可能。 有两个人做了马前卒,还是阵亡的哪种,自然没人敢再招惹陆景行。 学子宴结束后第二天陆景行带这些礼物去拜见了胡县令,之后就回客栈安心读书。四月初府试,时间不多了。 四月初二是府试,府试还是考三天,还是统一出题。 被关在府城的那群人任务还没有完,这次出了成绩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可以回京了。 朝廷会派另一群人来出院试的考题顺便当主副考官。 乡试的模式和院试差不多,朝廷派主副考官,考官出题。 这样虽然麻烦些,但有效的避免了试题泄露。而且现在实行连坐,不管是主副考官那个将试题泄露出去了,另一个都是要受牵连的。 很快四月初二就到了,天气已经不再似上一次考试一样冷。 这次考试的考官不再是县令,而是由府衙派下来的,从各个书院挑选的夫子,或是山长。 考试模式也变成了一人一间考棚,时间也变成了三天都呆在考棚里。 在考棚里呆了三天的陆景行觉得自己身上的味道真是一言难尽,好在他是被放出来早的一批,府试分两批放人,中午一波,晚上一波。 陆景行出来时轻风早早就等在了外面。陆景行见到轻风笑笑。 “辛苦你了,回去好好歇歇。” “清风不累,少爷才累,老太爷在客栈请了大夫等少爷回去。” 陆景行笑笑“那我们快回去吧,别让阿爷等急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