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道衍抵达北平后,朱棣安排他在庆寿寺担任住持。二人往来十分频繁,对外朱棣以讲经为名邀请得道高僧来王府议事,实际上是燕王殿下虚心向其求教治世良策。这日午后,因朱棣临时有事耽搁了,道衍便坐在厅中等待。宽敞的客厅内,只有马和一个下人在旁端茶倒水恭敬侍候。  “大师请喝茶。”马和倒好了茶水,合上杯盖,双手奉上。  道衍接过茶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开口道:“这位小公公听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是的大师,小的是云南人。”  道衍喝了一口茶,继续与他闲聊道:“哦?云南距北平甚远,你怎会在燕王府当差?”  “是小的之前的主子安排小的跟随在王爷身旁多学些本事。”马和见他提问,自己就如实回答。  “你之前的主子是?”道衍好奇追问。  “是宫里的青鸾郡主。”  “喔……”道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这位小公公,老衲想问问你,你的主子到底是谁呢?是之前宫里的青鸾郡主,还是如今北平的燕王殿下呢?”  马和不假思索,单纯回复道:“大师,郡主和王爷都是小的的主子。”  “哦,是吗?”道衍笑着道,“忠仆不侍二主,可你却有两个主子,这算是忠心吗?你到底心更向着哪一个呢?”  “大师,王爷和郡主是兄妹,他们都有恩于小的,小的此生定当竭尽全力报答他们,就算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在小的心里,他们一样重要。”马和觉得对方问的很奇怪,郡主和王爷虽说是不同的两个人,但他们兄妹情深,是一家人,他对他们都会忠心拥护。  “如果郡主和王爷意见有了分歧呢,你要如何面对?两全之事可遇不可求,现实往往要你做出抉择。”  “这……不会吧。”马和脸上开始显出为难的神色。  “世事无常。这么说吧,小公公,若刚才那些问题是由王爷提出的,你又该如何应对?”  马和皱着眉头,微微低下头。方才还一脸天真稚嫩的小脸已满是挣扎的愁云。一旁的道衍但笑不语,气定神闲地举起茶杯又呷了一口。随后他放下茶杯,苍老却仍显精炼的手指轻轻地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似是在等待对方的回答,又似是在看对方的好戏。  沉思有顷,马和终于舒展了眉头,圆睁着双眼抬首坚定地看向道衍。  “大师,就算王爷提问,小的也仍坚持忠心于二位主子。青鸾郡主对我有救命之恩,当初若不是她出手搭救,小的就算没有被别人打死,估计在宫里就是暗无天日地了此残生了。而燕王殿下带小的来到北平后,从未因小的是个废人而轻贱小的。这段日子以来,王爷对小的悉心指点,耳提面命,此情如同再造之恩。小的虽然是个太监,可也仍是个人,是人就要懂得感恩,做个有情有义的人。所以不管今后如何,小的都会尽心侍奉二位主子。如果非要小的在他们其中选择一人,那小的宁愿以死明志!”  听了这番话,道衍不再紧紧相逼,由衷地感叹道:“善哉善哉,好一个有情有义的小太监。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师的话,小的名叫马和。”  说话间,朱棣大步进入,拱手致歉道:“不好意思大师,小王来迟了,让大师久等。”  道衍起身向他施礼,回道:“阿弥陀佛,王爷客气,老衲能在王爷府上讨杯茶喝,也是美事一桩。”  马和见朱棣回来,知道二人要商讨要事,倒好茶便退了下去。  “大师请坐。”朱棣邀道衍入座。  道衍看了眼马和离去的背影后坐了下来,转向朱棣道:“王爷,这孩子是郡主安排在你身边的?”  “嗯,她说这孩子若好好栽培或许是个可用之才,便让我带到北平来了。”朱棣一路赶得急,有些口渴了,就执起茶杯灌了一口。  道衍点了点头,捏着自己的胡须沉思片刻道:“既然如此,王爷就把这孩子交给贫僧管教,如何?”  朱棣其实的确有过这个打算,没想到他会主动请缨,那便是再好不过。于是他顺势而下,开口道:“如能得到大师亲授,真是这孩子的福气啊。”  道衍微笑着点点头。  聊完了马和,朱棣随即切入今日正题。  “大师,小王上午去城防巡查,了解到先前徐达进驻北平后就命人加固城池、修筑城墙,他还将以前北元滞留下来的游民迁至城外屯田。”  道衍点了点头,赞叹道:“徐达的确智勇双全。他不仅助皇上打下江山,在城防戒备上也是颇有见地。不愧为大明第一功勋之臣。”  “虽然如今我是一藩之王,但论对北平实际的调动能力,我远远不及他。”  “北方军事防守的三个重地,西安、太原、北平,三点一线,如今西安和太原的兵权已由秦王和晋王掌控,所以北平也该由王爷来掌控。”  “大师是要我对徐达出手吗?”  道衍摇了摇头,回道:“毕竟在名义上,徐达是王爷的岳父,况且他如今与王爷也算相安无事,王爷不必着急自己去对付他。徐达在北平的势力盘踞已久,以王爷目前的声望是撼动不了的。这一点皇上应该也很清楚。”  “没错。”朱棣想起当年自己被逼着娶徐妙心正是因为父皇想稳住徐达,才急于促成这桩婚事。  “王爷无需自己动手,在老衲看来,北平的兵权会自动交到王爷手上。”  朱棣看着道衍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已猜到了一二。  “所以本王只需按照大师之前说的那样,多招揽些青年将领为我驱驰即可,是吗?”  道衍点了点头。  事情的进展比朱棣想象中的要顺利得多,一员大将被他收至帐中。此人名叫张玉,曾官至元朝枢密院知院,因不愿再随北元于漠北逃窜便弃暗投明归顺了明朝。这位骁勇善战的元朝名将自从归顺大明后,立下了不少战功。在捕鱼儿海一役大捷后,他被授予济南卫副千户,后来又升任安庆卫指挥佥事,现如今被调任为燕山左护卫,隶属朱棣麾下。  张玉此人见识宽广,谋略老沉。至此朱棣身边除了能征善战的朱能之外又多了一员悍将,心中着实快慰。  而京城这边,康青鸾虽得了“来仪小筑”却不常住,大多时间她还是留在储秀宫里。一来自幼在宫中长大,这里的一草一木她都熟识,二来她可以趁着去乾清宫请安的机会知道些北平的消息。甚至有时候没有消息对她来说也是好消息,起码她可以肯定朱棣那边一切正常。  这日她闲来无事便去乾清宫烹茶,王清在一旁的偏厅里给她打着下手。  “郡主,如今烹茶这样的小事都要劳您亲自动手,也是奴才们无用,不会讨皇上欢心,只得劳烦您多往这里跑跑。”王清一边说一边不停给小炉子煽火。  “天家无小事,只要父皇喜欢,那对青鸾来说,就都是大事。水已经开了,王公公可以歇一歇。”  康青鸾揭开青瓷杯盖,放了一撮茶叶进去,然后从莲儿手中拿过水壶往杯中添了少许温开水。  王清见她让自己烧了开水又不用,便开口问道:“郡主,这水烧开了不用吗?”  “公公有所不知,这是今年浙江布政司让杭州府新贡的雨前龙井。而你方才烧的这水也是八百里快骑加急送来的虎跑泉水。虎跑泉水与龙井茶叶,乃茶艺之中的绝配。可是这茶叶不能直接用开水泡,水温太高会把茶叶烫熟,产生泡熟味的话就可惜了。所以,我先用温泉水将茶叶润湿,让它们自然舒展。”康青鸾边说边拿起茶杯轻轻晃动了一下,好让茶叶全部展开,见差不多了再接过王清手中的开水壶,加入八分满的开水,“现在再把开水倒进去,就不会破坏茶叶的清香,也更容易溶出茶汤。”  说完拿起杯盖,微微拨动茶汤,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均匀,阵阵幽香飘散出来,再将杯盖轻轻盖好放置在茶盘上。  王清在旁看着她一举一动不禁连连赞叹:“哎哟郡主,这泡杯茶都有这么多讲究。您事事都如此尽心尽力,难怪皇上离了您,谁伺候都不觉着好呢。”  康青鸾微微一笑道:“我先给父皇端过去了。”  此时的朱元璋正埋首于一堆奏章中,看脸上的神色,似乎又是不太高兴。近些年来他对朝廷事务的处理越来越激进,以前马皇后在的时候还能劝解劝解,如今没有了人在旁提醒,朝中杀伐不断。  “父皇,看了这么久,歇息一会吧,这是儿臣刚泡的茶。”康青鸾将茶盘放在龙案上,端起茶杯递了过去,“小心烫。”  朱元璋接过茶杯,掀开吹了吹,喝了一口,舒心道:“嗯,朕还是最喜欢喝你泡的茶,这一口下去感觉整个人精神不少。”  “父皇操持国事辛劳,儿臣不能像臣子们为您分忧,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女儿家的小事。”  “虽是小事,可也代表了你的一片孝心啊。若是朕的那些大臣们都像你一样有颗赤诚之心,那朕可就省心不少。”  康青鸾走至他身后为他捶背消除疲劳。  “父皇,您还有那么多皇子呢。可以让皇兄们帮您多分担一些。青儿听说二哥和三哥镇守西北后,那些北元残余消停了不少,是这样吗?”  “嗯,老二老三还算过得去。老四也不错,前几日北平递过来的折子里看得出,这小子如今做事也挺有章法。”  听他夸赞朱棣,身后的康青鸾喜上眉梢,不过语气仍旧与平常无异,开口道:“所以父皇您也别太担心,保重龙体才是紧要的。”  “可是他们毕竟年纪还轻,资历尚浅,对付那些油滑老臣免不了要吃些亏。不过有朕在,一定帮他们把那些蛀虫都捉出来,绝不让那些乱臣贼子有可乘之机。王清!”  王清听见朱元璋喊自己,忙小跑过去。  “主子有何吩咐?”  “去,替朕把毛骧叫来。”朱元璋转头看向身后的康青鸾,“丫头你捏了很久了,手也酸了,回去歇息吧,这里没事了。”  康青鸾行了个礼道:“儿臣告退。”  出了乾清宫,康青鸾抬头看了看天,天上云雾遮日似要下雨了,于是她轻轻叹了一口气。  “郡主为何叹气?”莲儿在旁问道。  康青鸾摇了摇头,回道:“没什么,只是觉得可能又要有一场腥风血雨了。”  毛骧是朱元璋特命的锦衣卫指挥使。这锦衣卫名义上是皇帝的侍卫,可实际上远不止是护卫这么简单。他们只听命于朱元璋,是他的情报搜集处,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而且他们还掌握着刑狱,从不公开审讯。但凡发现些有危及皇权的人,那是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的。像先前胡惟庸一案中众多被牵扯进来的官员都是毛指挥使带着人挖掘出来的。所以一听朱元璋传此人觐见,康青鸾便知道朝中又要有一阵子不平静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