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公府的三位嫡亲公子中,二公子杨济的婚期定在五月。三公子杨泽与康宁公主的婚期也已定在了十一月,因考虑到年底皇帝迁都时公主随行,便直接将驸马府建在扬州,成婚后公主先暂时入住郑国公府。在杨显心中,又为大公子杨淩的婚事发起愁来。
作为杨家的长媳,杨淩所娶的女子人选让杨显最为上心,几年前本以为娶到了一个好姑娘,没想到那位儿媳终是与杨家无缘,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好在经过千挑万选,杨显选中了一位他认为绝对可以配得上杨大公子的女人。
欧阳冬雪,中书省员外郎欧阳干的独女,与杨济同岁,是京城有名的小才女,擅长作画,是无数王公贵族的公子们想娶的人。她与欧阳夏青同是欧阳宗亲,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夏青叫她作‘七姐’,虽大了以后不常往来,见了面仍是感到亲近。
欧阳家族与杨家世代交好,到了这一代又得杨显的多次帮助,一见杨显找来媒婆提亲,立刻答应下来。两家六礼走完五礼的程序,将婚期定在了九月底。
一年内三个嫡子成婚,郑国公府从夫人到丫鬟,无一不每日忙得晕头转向,连已经嫁出去的杨渝都不时跑回娘家来帮忙准备婚礼事宜。
和杨济、司徒娑伽这一对不同,杨淩和杨泽对未来的妻子都不甚熟悉,杨泽甚至还给赵明慧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他们都不以为意,只听从父母之命就是了。整个杨家只有这三兄弟的生活没受到什么影响,每日该练武的练武,该习字的习字。
已是四月底,在杨夫人的坚决要求之下,杨济不再往高府走动,每日在百捷园里看兵书或是写写字,要想和司徒娑伽传什么消息也只让欧阳夏青和阿蛮往来告知。皇帝赵广特让他不必去管边境战事,也无需见客,只要安心等待婚礼即可,他也就顺着这个恩惠闭门谢客。
可边境传来的公文内容无一不传到杨济的耳中。他的书房紧闭,书案上摆满的是全国各地乱党起义、外族入侵的书信。
这日,欧阳夏青偷偷将一位商人模样的人带进了凌烟楼里。
杨济见到来人并不意外,站起身来笑道:“长安城不比晋阳,可危险得很。义渠先生怎么一个人就来了?”
被称作义渠的人行了一个胡礼,面无表情地答道:“听说杨二公子就快大婚了,呼延单于听了一定要我前来道贺,顺便提醒一下二公子,莫忘了你答应我们的事情。”他将幞头摘下,露出一头卷发,分明就是个匈奴人的模样。
当今匈奴虽然日益强大,但却出现了两个首领,分别是呼延单于和冒顿单于。两人本是同母异父的兄弟,都善于打仗,各自凭着出色的征战能力分别占据匈奴一半的领土,两人皆是一边对外扩张,一边对内争斗,都想完成匈奴的全部统治。
杨济口中的“义渠先生”是呼延单于的得力军师,在杨济领兵对抗呼延单于的时候偶然有了来往。杨济欣赏义渠的谋略,义渠也为他的征战能力折服,两个不同阵营的人因此有了更多的协商空间。
杨济请义渠坐下,答道:“待我成婚之后,答应单于的事情自然会一一办到。可呼延单于也太不守信了,趁我现在没空搭理你们的时候,在我大齐的边境搞那些个小动作。”
“你的大齐?”义渠突然笑了起来:“二公子在我面前何必说那些虚伪的话,您早就想把大齐的国号给废了吧?”
欧阳夏青忍不住插嘴道:“小心隔墙有耳,义渠先生还是不要胡说八道的好。”
“无妨,义渠先生说的没错,是我装模作样了。”杨济打断夏青。
义渠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盒子扔给杨济,他打开,里面竟是一颗夜明珠——一颗被赵广作为停战赔偿而送给呼延单于的南海夜明珠。杨济在犹豫,这颗夜明珠留在身边一定会造成隐患,可若是不接受,多疑的呼延单于必定会有其他想法。
义渠装作没看到杨济犹豫的模样,只顾说道:“我此次来只是替单于给二公子送来这个新婚之礼,还请二公子收下。我这就回去告诉单于,二公子并没有忘记约定,让单于先退兵,等您大婚之后再来找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