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就能看见仆人们忙碌的身影,端菜的端菜,拿碗的拿碗,摆好座椅的摆好座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小姐好。”
“小姐好。”
……
一路上,不时有下人恭敬地朝韩倾城行礼,就连韩倾城身旁的双儿、灵儿两丫头,因为小姐贴身丫鬟的缘故,也有下人们点头致意。
至于她们身后的陈青云,没有人愿意理睬。
两世为人,陈青云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这位是二哥,写得一手好字,已是秀才之身,如今在为乡试准备着……”
一位一位介绍过去,韩倾城的语气说不上热络,也说不上冷淡,让人如沐春风。
点头应酬,说几句场面话,陈青云应付起来得心应手。从韩倾城的介绍来看,他大概了解了韩家主要成员构成:
韩家总共有三脉,分为大房、二房、三房。大房便是韩倾城与大夫人所处的这一脉,相比之下二房、三房的人丁就要比大房的旺些,至于非直系亲属诸如隔着几代的表妹、表兄就数不过来了。
随后是入座。
捡了个最偏僻的位子坐下,只顾呆头呆脑地使劲往碗里面夹菜,往口里扒饭,对于席间的讨论陈青云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并不去答话,也没有答话的兴趣。
虽然家宴上出尽风头,人们对他穷酸迂腐的形象有所改观,但说到底还是个吃软饭的,整个韩家对他瞧不上眼的大有人在,至于家宴上惊艳的诗词,人们还是有些无法相信曾经一无是处的穷书生——忽然就能写出了不起的诗词……
半信半疑的人占了多数。况且,诗词写的好,不代表就能考个好功名,考不上功名,不过是花里胡哨罢了。
“陈公子未来打算做些什么呢?前几天家宴上写诗明志,口气很大,应该不会继续白吃白喝下去吧。”
场上的谈论不知不觉就转到了陈青云身上,而大夫人第一个开口质问。
什么是偏见,这就是偏见。大夫人不能忍受一个穷酸书生竟然能和她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半个月前还是眼中可有可无的蝼蚁罢了。所以,她想了许久也想不通,为什么老祖宗这么看好眼前的少年,难道仅仅为了当年老太爷承诺的一纸婚书?
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
“年轻人有志气是件好事,谁年轻的时候没有意气用事过。”老太夫人正襟危坐,自然看得出场上的气氛,抿了扣清淡的汤水后淡淡开口:
“青溪书院不是还缺一名夫子吗?就让陈公子去那儿教书好了,而且陈公子的诗词大家是见过的,就算没见过也总听到些,教教小孩子念书,应该没有问题。”
青溪书院属于韩家私建的书院,虽然比不上江宁城那些有名的书院,可里面念书的学生多是韩家本家的孩童,所以在选择夫子一事上很慎重,不过老太夫人一副不容置辩的神情,大夫人也没有开口反对。
然后,陈青云作为青溪书院的夫子,就这么定下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