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桢皱皱眉头,自我感觉有些不对劲。
“‘孙行者’是我去年从一个随商队四处游走的说书先生那儿听来的异志话本。”杨桢壮了胆子,抬眼望向嘉王,为表示礼貌,只是定睛在嘉王手边的茶杯,余光却探寻着他的神情。
嘉王双颊圆润,但眉目细长,一双温润明亮的丹凤眼格外吸引人注意。
嘉王的头发仍绑成总角,看上去不过十岁上下,按现代的标准来看,应该还没小学毕业。
这时,杨桢反而轻松了些:“这个故事说的是前唐贞观年间,有一名为玄奘的高僧,一路西行到天竺取真经,后返回大唐传经。然后,有人编成一个志怪故事。在故事中,这玄奘高僧有一个能七十二变的徒弟,名为‘孙行者’,这个孙行者毛脸雷公嘴,会七十二变,一个跟头有十万八千里之距……”
杨桢见嘉王神色平常,甚至有些兴致听她讲下去的样子,她心咯噔一声,感觉有些不对劲。
“唔,为何不继续说。”嘉王觉察到杨桢不再继续,抿着嘴笑起来。
杨桢深吸了一口气,大胆问道:“草民斗胆想问,是您出的上联吗?”
“哦?为何这么问?”嘉王挑挑眉,饶有兴趣地坐直身子,“那娘子觉得,可是我出的上联?”
杨桢咬着牙关,与嘉王四目相接,几秒后才轻轻摇摇头:“不是。”
嘉王哈哈一笑:“你若是连出题的人都不承认的话,如何从我手中把走马灯领回去?”
杨桢已心知嘉王不是“同乡人”,若上联真是他出,杨桢也不屑于什么走马灯。
只是此时心中沮丧万分,她压回泪意,正要开口说话,一旁的绿衣宫女却打断了她。
“嘉王如此打趣杨家娘子,若是杨家娘子在这大哭,您欺负小娘子的名声可就外传了!”
嘉王挠挠额头,尴尬地说:“就你话多。”
“可不是嘛,公主可一直在等着见人呢!”绿衣宫女故意行了一礼,嘟嗔怪道,“还请嘉王饶了我们,快快放我们离开吧!”
嘉王突然醒悟过来,赶紧摆手让她们退下:“那赶紧过去,别让她等久了。若公主身子又有不适,务必来报!”
杨桢被这“峰回路转”的剧情震得起了一身鸡皮,甚至还傻乎乎反应不过来。直到被宫女姐姐推了一把,催促着她:“娘子,咱们该起身了,公主还在等着见你呢!”
杨桢这才赶忙朝嘉王行了一礼,身形不稳地随宫女出门去。
咕咚!咕咚!
她的心脏一声声跳得很重,让她有些呼吸不畅。
她与所有人一样,认为给出上联的是嘉王。她通过各种渠道去打探的、心中脑补的,都是嘉王。
而突然现在,嘉王之后还有一个人!
这个公主,究竟是何人?
绿衣宫女领着她走到一处小池塘边上,不远处是一个小水榭。水榭四面设有帐幕,微风吹动,杨桢隐约间一人卧躺在贵妃榻上。
杨桢在离水榭十米远处停下,叫住宫女:“还烦劳娘子指点,不知是哪位公主召见,还有公主性情如何?”
“是崇福公主,乃是嘉王殿下胞妹。”宫女见杨桢脸色发白,有些窘促不安的模样,又补充道,“娘子放心,公主与你年纪相仿,很是平易近人。公主身子不好,还望娘子帮忙照看公主一番,若有事情劳烦出来告知与我。”
杨桢点点头,对宫女连声道谢。
然后鼓起勇气,迈步向水榭走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