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大哥放心,照顾妻子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责任。”一个低沉醇厚的嗓音说。

“勿念娘家。你以后是赵家妇,要贤良淑德,抚育子女,谦恭谨慎。”

“谨遵教诲。”罗元娘已经泣不成声了。

“去吧。”罗大兄也红了眼圈。“不要误了吉时。”

赵诚背起罗元娘往大门花轿走。罗元娘哭的停不下来。

“不要哭了。”这声音好像有一丝不知所措。罗元娘感觉腿被捏了一下,瞪大了眼睛。

其实赵诚的脸也红了,只是脸太黑没人看的出来。当然看出来了也以为是成亲兴奋的。那一下动作鬼使神差,自己都不知怎么想的。

罗元娘这下都忘了哭了,只顾想着,没想到这个将军是这样的将军。毕竟传闻中凶名赫赫,杀人如麻。

罗元娘就纠结着进了花轿。还打量了下整个花轿。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

起轿时,有人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几个族兄弟随轿行,谓之“送轿”。城区抬花轿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等处,以讨“千岁”、“三发”彩头。族兄弟送到中途即就回,且要包点火熜灰回来,并从火种中点燃香或香烟,返回家置于火缸,俗称“倒火熜灰”,亦称“接火种”。

花轿进门,男家奏乐放炮仗迎轿。停轿后卸轿门,由一名五六岁盛妆幼女(俗称“出轿小娘”)迎着罗元娘出轿,用手微拉罗元娘衣袖三下,罗元娘才出轿。罗元娘出轿门先跨过一只朱红漆的木制“马鞍子”,步红毡,由喜娘扶着站在喜堂右侧位置。这个时候,新郎听说轿子进门,就假装躲在别的地方,由捧花烛小儇请(找)回,站左侧。

罗元娘想以前在二十一世纪时听说要射轿门的,原来古代不同时候仪式也是不一样的。唐时的婚服还是青色的,幸好现在已经演变成红色的,要不然自己还真是不习惯。

喜堂布置与各地相同,拜堂仪式则稍异,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担任。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赞礼声动作。

赞礼者喊:行庙见礼,奏乐!(乐起)主祝者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赞礼者接着赞唱:升,平身,复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读祝章!由一个十三四岁小儇跪在右侧拜佛凳上读毕(事先念熟,不可读错)。赞礼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整个过程总称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最后赞礼者唱:礼毕,退班,送入洞房!

其间,新郎、新娘在拜堂时,有抢前头跪习俗,就是说谁跪在前面,以后就可管住后者。听说以前还闹出边拜边踢垫子,新郎拂袖而起拒拜的笑话。

繁缛的拜堂仪式完毕,由两个小丫头捧着龙凤花烛在前面引导前行。赵诚执彩球绸带牵引罗元娘进入洞房。

脚须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为5只,也有10只麻袋,走过一只,喜娘等又递传于前接铺于道,意谓“传宗接代”、“五代见面”。

入洞房后,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称“坐床”,由一名福寿双全妇人用秤杆微叩一下罗元娘头部,而后让赵诚挑去“盖头篷”,意示“称心如意”,谓“请方巾”。

罗元娘终于看见赵诚的脸了。终识庐山真面目。原来他虎背熊腰,脸黑黑的,浓眉大眼,左颊一道伤疤有些狰狞,眉宇间天然有一种凶神恶煞之气,好像在瞪人。

罗元娘却不害怕,想起之前的事还瞪了他一眼。等等,那是什么,他的脸竟然红了。罗元娘感觉到了反差萌,反而有些好笑。

“哎呀,新郎和新娘郎才女貌,今后定当夫唱妇随,情投意合,琴瑟和鸣。”喜娘在旁边大唱。

秦氏听到喜房里的情况,很高兴。儿媳妇和儿子看起来相处的很好。她做娘的自然是希望儿子有个得心的媳妇,生活舒心。

她儿子样样都好,就是亏在相貌上。又不是那种轻浮人,擅长甜言蜜语会哄人。前头的蒋氏怕他,儿子生活感不到一丝温情。蒋氏还是武将家的闺女呢,胆子竟然那么小。

新郎稍坐即出,新娘换妆,客人吃“换妆汤果”。

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贺郎酒”,赵诚须逐桌逐位为长辈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满又不可淌出。酒饮状元红,菜多鸳鸯名,乐奏百鸟朝凤、龙凤呈祥。席间,赵诚在上热菜(换汤)时,喜娘喊:新郎换汤作揖啦!

宴后,喜家请有福有德的座客两人至洞房,向赵诚、罗元娘行“三酌易饮”礼,每进一次酒相互交换下酒杯。在这么多人面前,罗元娘觉得要尴尬死了。

主贺者边唱贺郎词,戏谑、祥和都有。诸如:第一杯酒贺新郎,有啥闲话被里讲,恐怕人家要听房。第二杯酒贺新郎,房里事体暗商量,谨防别人要来张(看)。第三杯酒贺新郎,祝愿夫妻同到老,早生贵子状元郎。

这时有有吵新房的习俗,谚语云:“三日无大小”。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时先逗新娘开口,看其衣裳纽扣,五颗纽扣说是“五子登科”,看其脚髁头,说是看老寿星。闹至午夜始才散。

赵诚出去送客,喜娘开始铺被褥,罗元娘赏了红包,喜娘还站在那里不走,罗元娘让琉璃又赏了她一个红包,她才满脸笑意的走了。

这时候琉璃和翡翠在罗元娘身边伺候着,王嬷嬷带着四个小丫头在整理嫁妆。

外人都走了,一直在旁边站着的两个丫头上来拜见罗元娘,“拜见太太。”

罗元娘打量这两个丫头。两个人都差不多十七八岁,一个人,容长脸,温柔恬淡,说话轻轻柔柔的,听着很舒服。一个皮肤微黑,更加稳重些。看来这这两个就是赵诚房中主持事物的两个大丫头了。

“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罗元娘说。

“奴婢舞刀。”“奴婢弄枪”这俩个名字罗元娘都不知道说什么了,看来这两个名字应该都是自己的夫君起的。

“你们介绍下自己,到夫君身边伺候几年了。”罗元娘说。“对了,你们的名字是怎么回事。”内宅中很少有给丫鬟起这种名字的。罗元娘虽然心里隐约猜到了,但还是想问问清楚。

“世子六岁就搬到外院来了。侯爷夫人给世子安排了一批下人,让世子自己取名。世子爱武,喜欢让小厮伺候,不想要丫鬟。最后只留下了两个姐姐,起名叫舞刀弄枪。”那个沉稳的叫舞刀的说。

“两个姐姐嫁人后,后来的丫鬟世子不耐烦一个个起名字,就沿着两个姐姐叫舞刀弄枪。”

噗。罗元娘仿佛看到了一群丫鬟生无可恋的无奈模样。虽然幸灾乐祸不好但还是很想笑怎么办。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