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农村的老传统,儿子成家就如同雏鸟飞天,要离开老巢,独自闯荡了。媳妇儿一过门儿,基本马上就得要分家。可改革春风一时还难以吹绿这干旱已久的大地,农村老百姓的日子依然不好过。儿子长大成人及早分家对父母是一种解脱,对儿子也是一种考验、鞭策和激励。
可这何家原先只有这一处宅子,虽说现在房子翻盖的挺新潮,从里到外都有模有样,在这偏僻落后的山里小村庄堪称“富丽堂皇”,但是有四个儿子在等着分这点家产。一想到这,村里的姑娘都望而却步,不愿意来做何家的媳妇儿。
再有,越是在这偏僻落后的乡下,古已有之的重男轻女思想陋习越是根深蒂固。开门招亲的壮丁比比皆是,闭门等嫁的闺女稀如珍宝。朝外波水易,往家引水难。直到最近,何老太太又在村东置办了一处宅子,让何远山出去自立门户。何远山利用农闲的空当儿上山采石,下地筑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盖起了四间土坯屋。
村里有三两个姑娘是看中了何远山这处虽是土坯筑成却是独门独院儿的宅子,可由于以前何老太太托人上门说亲时,她们顾忌何家兄弟太多而毫不客气地回绝了(这也是何远山直到二十七八岁仍未成家的一部分原因),现在就又都不好在回过头来进何家的门儿。
村里说不上媳妇儿了,何老太太只能另辟蹊径,托人从外地介绍个媳妇儿来。
当然,凡事要有个先来后到,哪怕是兄弟们娶媳妇儿也应是如此。按照村里的传统,一般是长子先成家。可是这何家在村里一直是过得比较困难的一户,由于这贫穷的出身,等到何家有能力娶上一房媳妇儿的时候,长子何青山已经早过了三十岁。同年龄的女人不好找,小姑娘人家又嫌他老,不愿意,所以成家有些困难。何老太太审时夺势,左思右想,决定先让不满三十岁的二儿子何远山先成家,把何家的门户立起来,就托了一位很久以前在西部的青海落了户的远房表哥(何远山的远房表舅)在中间牵线搭桥,给何远山介绍一个西部穷人家的姑娘作媳妇儿。
就这样,才有了何远山的这次西部之行。他带着母亲的心愿和传继何家血脉的使命,千里迢迢去了青海省,在远房表舅的引见介绍下,按照约定给了两千块钱算作聘礼,把方有兄接了回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