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说完几人冲上来对魏志就是一阵暴打,魏向见自家兄长被打,赶忙冲上来帮忙,结果也被打掉了鼻梁。

最后,若不是,魏里几个不知事的小伙子叫了一帮人来。估计不把两人打死,郭勇等人是不会停手的。

郭勇走的时候还叫嚣道:“一帮贱民,下次看我不弄死你们!”

……..

刘谟听完面色沉重的说道:“这事儿是因我而起,确是苦了魏志两兄弟。仲哥,你从我的钱里拿出一贯来,请个好医工,给他俩看看。不能亏待了他们。”

“你放心吧。”魏仲道:“底下的事你想好该怎么办了吗?这些阉货们可不好惹呀。”

“是啊。这事着实不好办。”刘谟皱了皱眉心道:“这个郭勇的叔父正是十常侍之一的郭胜。所谓十常侍是指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操纵政权的他们玩弄皇帝于股掌之中,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

整个东汉可以说一直都被外戚干政、宦官乱政这两个问题困扰着,从未停息。从汉桓帝时代的曹节,到勾结张角的封谞,到把持朝政的赵忠、张让等人,都是十常侍之一。十常侍在汉灵帝时期更加嚣张跋扈,这些人互相勾结,排除异己,只要和自己意见不合,就找机会将对方驱逐或诛杀。对一些剿灭黄巾有功的大臣,赵忠、张让等人也毫不客气,只要没有上交保护费,一律罢免官职。就算是皇甫嵩、朱隽等一方诸侯不交钱,也照样罢他们的官。

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的腐败。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十常侍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但很奇怪,汉灵帝却对他们非常信任,视之为忠臣,更不会舍得杀掉十常侍。从汉桓帝时期开始,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就想铲除十常侍,而到后来的皇甫嵩、朱隽等人对十常侍意见也都很大。

每当有人向灵帝谏言,十常侍不等汉灵帝询问,首先跪下来,但并非请罪,而是倒打一耙,以攻为守:“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言罢痛哭。

灵帝一见十常侍这般软弱、可怜的样子,顿感不忍。再加上可能是出于制衡外戚的目的,所以每次十常侍都能安然无恙,反倒是谏言的大臣,后来反而会遭到报复。

于是这些人就更加猖狂,开始隐瞒不报,歌功颂德,有些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压根就到不了灵帝面前。

自己一个小小的太学子,纵是不服,恐怕也没什么办法。更何况,作为一个后世人,刘谟深深的清楚十常侍的好日子没有几天了。与其现在跟宦官硬干,倒不如隐忍几天。今日的仇,来日必以牙还牙,加倍奉还。

刘谟无奈的叹了口气,对魏仲道:“这几日魏里大门紧锁,任何人不准出入,外人一概不让进。还有前几日的那几个年轻小伙子都组织起来,让他们好好练练,一来以备不时之需,二来以免他们出去寻事。我等会去趟袁府,阉宦的事还是让袁家处理吧,毕竟袁家四世三公,想必阉党不敢怎么样。”

魏仲看了看面色凝重的刘谟问道:“公子的意思是这事就这么算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刘谟道:“你放心,这个仇,我们以后一定会报。”

魏仲淡淡笑了一下,说道:“其实我先前还有点担心,公子会冲动行事,我还准备了一番说辞打算劝说公子,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刘谟听了什么也没说,只是一阵苦笑。

“公子,其实你也不必有太大负担。我们魏里都是布衣小民,这么做虽说有些窝囊,但对他们更好。有些人我们还是不要惹为好。”魏仲见刘谟还是眉头紧皱、心事很重,以为他还是咽不下这口气继续宽慰道:“明天我带几坛酒给那郭勇送去,说几句好话,认个软,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我已经打听好了,这郭勇是个没脑子的人,我给他府里的人送些礼,让他们在旁边多说些好话,肯定行。”

“行,就照你说的办。”刘谟道。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