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五盘山,此时卫济萤三国已经被全线突破,大片国土被占领,无数兵士投降或者逃跑,看起来竟大势已去。
启承不关心这些,只问各地神教执事安危和信徒情况,这些华胥早有方案,早在两年前已派使者与各国交涉,要求:不得攻击教堂,不得杀害教士,不得屠戮信众。
陈郑两国全盘答应,也要求神教人员:不得参与抵抗,不得号召信徒抵制占领,不得收纳败兵和三国王裔大臣。几经磋商,最后一条改为,不得收纳败兵和非信徒王裔大臣。
而梁祁两国则不置可否,后来国君干脆不见使者,好在神教在两国攻击范围还未设教堂,信众也不多。
启承松了口气,只要神教教士不受伤害就可以接受,这毕竟是战争。
形势发展很快,毕竟双方的实力对比太过悬殊,三国之所以能存留至今就在于各国勾心斗角,四国投鼠忌器,如今他们既然统一认识,统一开战,又提前划定范围,三个小国在没有腾挪余地,灭国已成为必然。
首先萤国边境守卫军士集体投降,萤国君已组织不起后续抵抗力量,也随之递交降表,萤国灭。
随后卫国也跟着投降,只有济国君收缩防线,全力搜罗力量,坚持抵抗,但已不影响大势,灭亡是迟早之事。
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启承关注的还是卫国,神教几乎绝大部分教堂建在这里,更有九成的教士、七成的信众聚集在此。卫国投降,国土被陈、郑两国瓜分,绝大部分城镇并没有经历战乱,但在偏远乡村,大兵过处不免抢掠烧杀,屠村之事也不鲜见,因此战后各地报告,盗贼丛生杀掠无数,官府也不深究。
神教教士号召民众捐粮施衣,存孤悯贫,又收留逃难人家,帮着医治伤患等等,总之是一时声望大好,但待乱平之后,陈郑两国对神教下了第一个通令:“不得收留逃民,教堂土地不再免税,即刻施行。”
注意这是通令,不是磋商,而且是绕过圣堂直接对各教堂下令,陈郑两国统一口径,各地官府同时动作。圣堂上下立刻知道这是一个姿态强硬的试探。
华胥来向启承汇报,知道这位神灵未必能摸清内里的弯弯绕,就解释道:“如果各地教堂服从,置圣堂于何地?以后官府再有其他命令服从不服从?甚或如果官府明令与圣堂教义冲突,听谁的?所以此事断不容让步!但陈郑两国国力强盛,又携大胜余威,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强硬对抗,如何应对就得好好商议了。”
启承这才明白,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确实不是他擅长的,但他倒是有一个办法,就说道:“我先走一趟太玄宗,然后派人去往两国交涉。”
华胥立刻明白了启神的意思,面色严肃:“启神安危为神教最大之事,此事绝不可行。”
启承:“人族修士最高不过太乙玄仙,太玄宗又能如何?我们有大援,取之无碍,我去去就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