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一盆鱼汤很快就被喝光了,所有人都意犹未尽,王东大手一挥,又煮了一锅。

连续煮了两锅,终于把众人的肚子灌满。看着这些人在那里舔碗,王东觉得有必要多搞几套碗出来,至少自己要单独用一个碗。

和前几次一样,王东准备再动手的时候,大家都来帮忙了。上次取回来的黏土还有很多,撒一些碾成粉末的熟料,浇水,然后几个人轮流践踏使黏土和水充分融合,然后开始捏盆底或者碗底。这个过程大家都没什么问题,最多也就是厚度不均,但是接下去用一条条黏土捏盆璧的工艺就很难了,粗手粗脚的很容易就坏掉了,像牙这种急性子失败了几次后干脆投降,要求只负责踩泥巴支持大家。

每个人都有特点,王东也不强求,只是在旁边不断地演示,给想学的人机会。

后来终于有一个人制成了一个碗,为了表扬他,王东给他取名叫做陶。以后会重点培养这个有天赋的人,到时候把制陶的工作交给他。只有分工明确才能更加专业,更加熟练,生产力才能提高。

又完成了两个陶盆和十个碗,在等待晾干的时间里,王东决定要制作一个小小的陶窑。因为这样露天烧陶温度不够,烧出来的陶器不耐用,特别是要作为锅使用的陶盆,估计很快就会破掉。

而陶窑可以保持温度,提高陶器的品质,同时也能够节省柴火,虽然这在原始社会不算什么。

第一次试手,从小做起,在山洞口的泥地上挖出一个30厘米深的小坑,直径一米左右。整平,铺上一层石头防潮,然后在石头上抹上黏土整平,在边上烧起火堆烤干。接着开始在平整的黏土上开始用黏土堆砌圆形的窑,直径保持在五六十厘米,可以用一根树枝作参考。堆砌的方法和做陶盆的步骤是一样的,其实就是做一个超级大的陶盆,但是在最底层要留下一个二十厘米左右的洞口,用来添柴火。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炉栅架在炉火口上面十厘米处,这样可以确保上面陶窑内的陶器受热均匀。如今一次只烧几个陶器,所以窑不需要太大,堆砌了一米五的高度后就停止了。由于过程中和做陶盆一样做一层就等晾干,而且陶窑更大,用黏土更多,基本上等的时间要花很多,全部完工大概花了三天时间。

这样的陶窑温度可以达到两百度以上,在地下燃烧木柴四个小时左右,就能把整个陶窑内的黏土陶器烧得通红。

当第一批陶器从窑内拿出来的时候,一切都是值得的。用陶窑烧的陶器品质好多了,质地更坚硬,更耐用是肯定的。

族人们个个手捧着属于自己的碗,爱不释手,左看右看,摸了又摸,戳了又戳。特别是陶盆,这个能给大家带来美味鱼汤的神奇物品。

“这个是锅,这个是碗,这些统称陶器。”王东直接就这样下了定义,免得这些人乱取名称。

忙完这些事情,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王东看着石壁上自己画的三个“正”字,代表着来到这个世界十五天了。一直忙东忙西的,每天晚上都是累到睡着,这一松下来,反而想得太多,辗转难眠。

想起了前世家传的养身心法,那还是祖上口口相传的,据说是老祖宗王重阳的先天神功,反正王东是不信,因为在前世王家每一位男性都练过,但是起到的作用无非是当做催眠曲,每次睡不着的时候修炼一下都能有催眠的效果。这时睡不着,正好拿出来练练。

此时已经是深夜,其他人都睡着了,王东盘腿坐在山洞口的火堆旁,面朝洞外黑漆漆的森林,虽然有月光,但森林里太阳都难照进去。

摒除杂念,手心朝天,口鼻一线,吸气,呼,再吸,再呼。吸气的时候要深吸,不仅是吸到肺,而是要运转到丹田,一个循环后呼出,同时脑中想着呼出的是身体的杂质。呼出时要慢慢呼,顺其自然的慢,仿佛自己已经感觉不到呼吸的需要了,这样练下去,呼吸的间隔就会慢慢拉长。这真是一套养生心法,长期练习后可增加肺活量,调理身心。

前世练过无数遍,王东很快就进入到忘我的境界,呼吸的间隔越拉越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块石头堵在洞口。而浑身的感觉却和前世不太一样,居然感觉血管里热热的,随着每一次的呼吸,身上的细胞好像也打开了,跟着呼吸吐纳。

这一练就是一夜,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进洞口的时候,王东睁开了眼睛,这一夜感觉好舒服,现在血管里感觉充满了力量,但是浑身黏黏糊糊的一层污泥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太难受了,话说好像穿过来就没洗过澡,趁此机会,就在洞口泉水的下游洗了一把,原始森林的泉水就是凉,还好这个季节高温,否则都忍不住。

洗完澡,就闻到了山洞里面飘出了鱼汤的味道。自从第一个陶盆制作后,已经连续吃了好几天鱼汤了,这一大早的,真让人没胃口,最应该的是稀饭馒头或者豆浆油条啊。

原本石洞距离地面差不多两米的高度,王东突然没忍住,纵身一跃,居然轻松跳了上去,抓了抓拳头,真是太神奇了,难道说前世的催眠曲跑到这个世界后成了真的先天神功了不成?

没有头绪,也没细想,这时候水又给王东准备了鱼汤,恭敬地端到跟前。考虑到实用性,王东把那种小碗淘汰掉了,每个人做了一个小点的陶盆当碗,这样一个碗就能装下一个人的食物,非常方便。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