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次杨桓氏之事后,玄凝之买了几个部曲住在前院。而元夕得到的经验教训却是要发家致富,财大气粗,然后买个大官给玄凝之,这样桓氏多少能收敛一些。
对于低调胆小型穿越人士来说,不改变历史,不搞玻璃、炸药之类引人注目的发明创造是原则,但元夕初来乍到时生活困难,做了取自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牛黄解毒丸,超越千年,每次想想就担心!做肥皂也是超越历史了,何况北方是秦王苻坚的地盘,派人去找碱矿不好办。元夕思来想去,不知做什么买卖好,决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出门调研一番再做筛选。
玄凝之扶着元夕坐进新买的马车,元夕摸着车壁心花怒放,觉得自己有车有房有地,很是土豪。玄凝之见元夕东摸西看,娃娃脸上现出一对梨涡来,好笑地问道:“为何要买马车?怎么不买驴车或牛车?”
元夕正是心情好的时候,美滋滋地答道:“马车快呀!还可以卸下来给阿凝骑着玩。牛车是士族用的,我一个庶民又何必自找麻烦。”
玄凝之宠溺地看着元夕说道:“元夕喜欢便好。”心里却想:要是我弄个官身,元夕不必担心逾制,生活随心所欲,岂不更好!
下车前,玄凝之给元夕戴上帷帽,自己也戴上一顶,元夕觉得莫名其妙,问道:“这是干什么?戴上这个哪还看得清?”
玄凝之道:“建康风俗如此,你以后便知其妙处了。”事实真相:玄凝之为元夕跑腿,不免要在城中露面,被姑子们惊为天人,从而引发围观。玄凝之为避免交通堵塞,方出此下策。
元夕半信半疑,下了车,见街道两边商铺、食肆林立,比想象中的要热闹。
一路过去有卖布匹、首饰、香料、杂货的,倒也齐全,元夕走得有些口渴,想找家茶馆喝水,玄凝之道:“马车上有茶。要不就只有这路边的茶摊。”元夕看去,一老翁在路边摆了茶壶和几只陶碗。
元夕默默在心里斟酌了用词,问道:“没有茶肆吗?就是歇脚喝茶的地方。”
玄凝之笑着摇了摇头,道:“等着元夕开这世上的第一家呢。”
元夕并不知道茶肆是什么朝代出现的,但清明上河图中食肆、茶肆林立,显然宋朝时期已极为发达;如此推断,可能唐朝便有了。这么算起来,提前个四百年,还是多了些,得考虑考虑。
玄凝之带元夕进了一家食肆,点了几个菜。等到上了菜,元夕先看到了那日的脍鱼莼羹,心下欢喜,还有胡泡肉,尝了尝味道不错!
玄凝之笑眯眯地问道:“在建康能活了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