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已开始勾画,李帅就按捺不住写写画画的冲动。
作为一名专业医师,草书是必备技能包之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
这首诗是李帅以前特别喜欢背诵的一首,起初当然是为了应付考试,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渐渐地,对于过去熟视无睹的一些事情,也开始慢慢的上了心。
李帅写,小青看,这里已经是城郊,黄土压实的道路两旁,不时的有行人走过,高头大马的贵公子自然是三月三最骚动的那一波,而更多的,其实是那些社会底层的寻常人家,他们的出行简单,没有那么多的车撵仆从,一家几口,轻装而出。
秦三作为大唐贞观时期的军人,经历大小战役十余场,要说记忆深刻,那自然是是贞观四年,大败突厥的一战,大唐在与多年死敌突厥的战争中大获全胜,连颉利可汗也被俘送至长安。对于每一个唐朝军人来说,起兵之初被迫向突厥称臣的屈辱往事和渭水之耻,都是他们心头的一根刺,好在,他们有坚毅和勇武,拔出了那根刺,所以,贞观八年打败吐谷浑和贞观十四年平定高昌,那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纵马西北,戎马一生,年过四十的秦三,也算是功成身就,儿女有成,他有三个小子,一个女儿,最大的儿子十三,最小的女儿刚刚六岁。
又是一年三月三,上巳节,水边狂欢,原本,他是不会出来的,更多时候,他喜欢在自家的柴房,执一柄尖刀,对着木头雕花。恩,雕花。
这是他在远程吐谷浑时,跟一个西域战士学的,因为没有人教,他只能自顾自的琢磨,刀还是那个不知名的小伙子送的,语言不通,小伙子是那个部落的,他也不太清楚,反正是大唐的一个蜀国,皇帝都说了,“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华夷如一,他自知脑子不是很好,所以,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皇帝英明神武,自然什么都是正确的。现在,他脑子里面还在勾勒家里未完的那朵牡丹花,他的水平不高,远远不如那个小伙子,不过,好在,他现在有的是大把的时间琢磨,如今,他精雕细琢之后的牡丹花,孩子们还是特别喜欢的,娘子常于人说起,眼中也是带着骄傲的神色,但凡有人说自己斗大字不识一个,她就会把自己雕的花拿出来,说来也是,就这么慢慢地,自己也算是一个有手艺的匠人了。
青牛托着木车走进,秦三驻足,眼前不远处,主仆二人,好像是地上写写画画的,期间有问答,主人一样的男子,抱胸跪坐伸手握拳,显然是在讲演什么。
木车晃荡的声音滚过,青牛沉闷的发出两声哞哞的声音,两只铜铃大眼抽丝剥茧的寻找春天的绿意,或许,在它的脑海当中,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马上就要来了,天地青青,它只要天地青青。
秦三走进些,果见那人蹲在地上,手持枯枝,埋头书写。对于写字,和雕花一样,秦三都处在初始阶段,提了一辈子的刀,如今放下了,闲暇之余,总是觉得手里面少点什么,于是,不惑之年的大头兵,想学写字了,只是,终究还是个大头兵,脸上可能带着随时准备血溅沙场的煞气,士子书生见了自己,说话已是困难,就更别说是写字了。
秦三愁,他以前的战友倒是有很多识字的,但是,留在长安的几个,除了喝酒吹牛,就是打架玩球。
他想学,想学写字。
这个跟谁说呢?
于是,每次见到有会写字的人,他都会忍不住的看上几眼,一解眼馋。
......
“公子,这是什么字?”
“女。”
“女?这个字是这么写的吗?”小青疑惑,公子写的这写字,她居然没有一个认识的,要说这字吧,她认识的不多,但是,二百个?哦,不过,一百个她还是认识的,这公子难道是专门挑自己不会的字写的?要不然,自己怎么会一个也不认识的?
“是呀!就是这么写的。”
唐朝的字和后世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书体成熟,书家辈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